自从2019年NBA引入挑战规则以来,各支球队的教练团队开始了一段关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一规则的探索之旅。在这项规则实施的初期,教练们对于如何操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导致挑战的成功率仅维持在44%左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练们逐渐熟悉了规则,并变得更加精于运用,截至2月23日,NBA教练挑战的成功率已显著提升至61%。
在运用挑战规则方面,教练们不仅在挑选挑战的回合类型上变得更加聪明,而且在快速查看回放以做出更好决策方面也展现出了更高的水平。尽管各队教练在挑战成功率和使用频率上存在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教练们在决定是否挑战判罚时所面临的压力和复杂性远超球迷在电视机前看到的。
那么,谁是使用挑战最好或最差的主教练呢?本赛季,尼克斯主教练锡伯杜在挑战方面的表现尤为出色,他的挑战成功率高达79.4%,位居联盟榜首。然而,挑战的成功率并不是唯一衡量标准。有些教练虽然挑战成功率较低,但他们成功推翻的判罚次数却很多。例如,篮网主教练费尔南德斯、爵士主教练威尔-哈迪和森林狼主教练克里斯-芬奇三人就以成功推翻32次判罚并列联盟第一。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教练对挑战规则持保守态度。例如,热火主教练斯波尔斯特拉就是本赛季使用挑战次数最少的主教练,仅使用了10次挑战。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理解联盟引入挑战规则的初衷,但每次判罚都引发争议让他觉得十分荒谬,球员们会看向替补席,这很分散注意力。
那么,教练们是如何决定使用挑战的呢?从表面上看,决定是否挑战判罚似乎很简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却是一个充满压力的决策过程。教练们在决定是否挑战时面临着时间紧迫的压力。如果出现官方暂停,他们只有30秒的时间窗口来通知裁判希望使用挑战。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争议判罚后并不会出现官方暂停,因此教练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
为了更快地做出决策,主教练通常会指定一名助理教练负责查看回放并给出意见。这名助理教练通过平板或笔记本电脑快速查看回放,并从多个角度提供意见。然而,大多数助理教练并不会查看所有角度的回放,而是选择1-2个角度的回放来快速做出判断。
在决定是否发起挑战时,教练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首先是球员的意见,教练们会与球员沟通并信任他们的判断。其次是判罚的类型和严重性。如今,教练们更倾向于将挑战用于更关键的判罚,例如取消对手的得分或避免明星球员陷入犯规麻烦。不同类型的判罚挑战成功率也存在差异,如出界判罚和干扰球判罚的挑战成功率较高,而犯规判罚的挑战成功率较低。
此外,比赛时间也是教练们考虑的关键因素。大多数教练会尽量等到比赛的关键时刻再使用挑战,如第四节等关键时段。在这种快速决策和大量信息的压力下,教练们的决策往往依赖于他们的直觉和经验。然而,有时候这种直觉决策并不总是正确的,这时就需要幕后默默无闻的助理教练或视频协调员提供支持和建议。
总的来说,NBA比赛中的教练挑战已经成为比赛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练们通过不断摸索和学习,逐渐提高了挑战的成功率和使用效率。然而,这一规则的引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教练们需要在时间和压力的限制下做出最佳的决策。尽管主教练是最终决策的人,但幕后默默无闻的助理教练和视频协调员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